科学研究

良渚论坛 | 蛋白酶体新认知,丹麦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孙超教授带来精彩分享

发布日期:2023-10-18 点击次数:

良渚论坛是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倾力打造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已有多位来自医工信不同领域的大咖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坚持“四个面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的科研氛围和环境,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催生突破性、引领性科研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力添彩。

10月17日,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金风送爽,秋水澄澈,我们有幸邀请到丹麦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孙超教授莅临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31017145659.jpg


孙超博士,2018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3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艾琳 M. 舒曼(Erin M.Schuman)教授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23年至今在丹麦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 - DANDRITE(北欧-EMBL 分子医学伙伴关系)和丹麦奥胡斯大学任职副教授。孙超博士是个典型的学科交叉/跨界人才,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Molecular and Cellular Neuroscience、PNAS、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等期刊发表系列论文。

孙超博士主要向大家介绍了突触分子稳态机制。首先,为了检测突触周围局部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功能,孙博士通过DNA-PAINT和代谢标记,结合超分辨率显微镜,揭示了突触附近的核糖体及其新生蛋白产物的丰度与分布,发现相邻突触间的这些局部蛋白质会根据需求调节突触稳态。

其次,他介绍了突触生物学中一个全新而有趣的发现:19S蛋白酶体颗粒的“兼职”功能。通过Single Particle Tracking等技术,他们发现大量游离的19S颗粒在树突突触附近富集。进一步功能研究表明,游离状态下的19S颗粒通过调节AMPA受体Lys63位去泛素化,使其免于被溶酶体降解,从而调节AMPA受体在突触表面的数量和分布。孙超博士的研究揭示了复杂的蛋白质机器可能已经适应了亚细胞需求并承担了替代功能。


微信图片_20231017145655.jpg